十年磨一剑!集团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 2020年12月25日
  • 10129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示了2020年(第27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本批次共认定10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集团为上海4家入选企业之一,同时也是获此认定的第一家高校设计院。截止目前,全国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47家。

集团自2010年以来,建设和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至2020年,已初步形成由国家及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及上海市产业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具有TJAD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 意识萌发,创新平台建设启动

集团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起点可追溯至2010年——技术中心成立,定位为集团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的统筹部门,推进各生产院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进而为工程项目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科技创新内涵。

2011年集团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这是对集团已启动科技创新、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设计产品有力的诠释。

二、 规模增加,专项平台引领创新

“十三五”期间,集团紧跟国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导向,围绕同济大学“双一流”学科的建设重点和集团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需求,着力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广覆盖的专项科技创新平台。

集团以工程化技术开发、集成和推进产业化为主要任务,整合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和技术资源,于2016年获批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上海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集团新申报上海智慧交通安全驾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业基地是集团科技创新平台的另一种落地形式,同时也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着力点。2018年集团获批上海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三、 政策护航,顶层设计持续完善

“十三五”期间,集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顶层设计,构建了“战略、目标、任务、配套保障”四位一体的具有TJAD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了一整套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在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转机制下,集团依托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产业化基地等研发组织或创新载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快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进程。



四、 产学研用,放大平台创新效应

利用集团的科技研发优势,“十三五”期间,集团的博导和硕导为同济大学培养博士20余人、硕士150余人。2015年,集团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培养博士后4名。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团和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依托载体。立足于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和高校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发挥优势,形成“科研点+创新链+产业面”的科技创新放大效应,共同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五、 成效显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集团科技创新平台不但促进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的集聚,还加快了创新过程中各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各类创新平台由此孵化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出了丰富的科技成果。

“十三五”期间,集团获授权专利17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30余项,其中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此外,集团获各级各类设计奖近800项,包括: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奖124项、教育部优秀设计奖104项、上海市优秀设计奖269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大奖60项、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88项、亚建协建筑金奖1项、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21项、BIM设计奖30项、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9项、詹天佑奖6项。



六、 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质增效

自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系统以来,集团一直致力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建设精品示范工程。而科技创新无疑是集团科技创新平台系统提质增效的加速引擎。于集团而言,科技创新内容取之于工程项目,成果用之于工程项目,现已构成了“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的研发模式,形成了“创新推动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的契机,使得集团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排名中,集团由2016年的第75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65位。2018年获评杨浦区质量创新奖;2019年获评上海市市政府质量金奖。2019年获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科技创新内容的日渐丰富为集团高新技术产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创新供给,现已形成20个高新技术集群。



七、 结语

科技创新驱动着企业无限前进,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虔诚动力。细观集团“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历程,科技创新的红利,正在强有力地支撑引领集团向更高层次发展。

即将迈入“十四五”,集团将把握时代脉搏,紧抓科技创新,将其内化为发展的强劲动力,继续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继续致力于完善具有TJAD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具有TJAD特色的科技创新品牌,助力同济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研发保障和良好的工程应用示范。

Baidu
map